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曙光真的存在嗎?──淺談課程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文/高醫醫學系五年級彭嗣翔


醫學系課程委員會的重大改革
201533日中午,醫學系與後醫系開會修正《課程委員會設置要點》,新增應有學生代表「出席」會議的規定,使學生在會議中成為擁有投票權的當然委員。
這次的會議依據修正前的設置要點,由兩系系主任為主持人,邀請系上教師出席、學生代表列席。所謂的「列席」,意思是只能發表意見不具實質影響力,過去的會議一直是遵循此模式召開。
        1997年,《大學法》修正加入「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不得少於成員總額的十分之一」的條文,之後各校陸續修正各類會議組織章程,逐漸重視學生參與自身事務的決策。而高醫醫學系在將近二十年後的今日,終於加入了這波改革浪潮。

        七年制的醫學系課程規劃中,三、四年級是學生學習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的時期。不論是對於學生或老師來說,要傳輸如此大量的知識都是很大的考驗。
高醫在醫學系三、四年級的課程中,陸續引入新的教學方式(註)。儘管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顯示高醫試圖改變的態度,但是課程的改革絕不僅止於授課模式的改變。課程內容的調整、教材的準備、師資的培訓等,許許多多的要素都需要隨之調整。

改革的實例
  以慈濟大學改進TBL課程為例。最初實施時,許多學生未做課前預習,使得課程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負責的老師為了找出問題的源頭,透過系統性的問卷調查,發現課前準備的資料負擔太重,在其他課程負擔也很大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多花時間閱讀這些課前資料。找出問題後,老師對課前資料進行調整,換成以短片的方式進行引導。後來,又在影片中穿插了線上測驗。在如此這般持續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問題,並經過多次調整後,課程規劃的細緻度已十分的高。
  相比之下,高醫雖然各個課程最後都有蒐集學生意見,但問卷內容往往缺乏系統座談會也徒具形式。學生意見並沒有因為這些調查而受到重視,也不曾看到課程因學生的意見有太多的改善。

努力的方向
  面對如此的情況,學生若想為課程改革做點努力,筆者認為目前有兩個值得努力的方向。其一為藉由學生代表在課程委員會中提案,讓學生能為課程規劃提供意見、讓課程回饋的制度更為健全,並加入更有系統的意見蒐集與後續的改善追蹤機制。另一個方向為由學生自發性設計問卷、分析結果,待做出一些成果後,以實際的成效向系方爭取制度化:目前M100有做過此方面的努力,也有獲得一些初步的成果。
  「唯有制度化才能造成長遠的改變」,以上兩個方向都是立基於此。但是想要制度化,卻又有更多存在已久的問題需要面對。

面臨的阻力與希望
  以課程委員會為例,課程委員應是目前學生發聲最有力的管道,但是課程委員會的運作模式,往往只是將議程傳達給與會者,會議中提案也沒有經過正式的表決。對於參與會議的人所發表的意見,通常只是主持人當場回應、應付了事,並未真正被列入參考,也不可能影響決策結果。從課程委員會的實際運作就可以看出,學生意見不受重視、會議流程不民主、主持人幾乎擁有全部的決定權。在此情況下,學生真的看得到改革的曙光?
在這校園民主尚未落實,學生意見不曾受到重視的環境裡,每個表達意見的管道都形同虛設,每次得到的回應都是請體諒老師難處。但正是因為看見當前制度的虛有其表,學生才不能因微小的改變而滿足、不能期待校方主動做出改善。只有拿回學生的主導權,確實解決課程改革的障礙,課程的改善才真正會有一線曙光。而你準備好加入這波改革浪潮了嗎?

註:
1.          十年前,將教學方式由原本傳統的分科(解剖、生理、病理等)教學,改成以基礎與臨床醫學混合的整合式課程(以器官系統為區段block,如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的方式教學。近年來,更是陸續引入問題導向學習(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團隊導向學習(TBL, team-based learning)、案例導向學習(CBL, case-based learning)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2.          Block:傳統醫學教育的分科方式為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基礎學科中包含了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而block則是以器官系統為分科的依據,以呼吸系統的block為例,課程整合了與呼吸作用相關的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知識,還有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臨床學科知識。如此的教學方式較為接近臨床上的思考模式。
3.          PBL:以臨床上的實例設計成小組討論的教案。會逐步地提供資訊,如一開始先給病人的主要症狀,接著給予病史詢問、抽血等資訊,小組成員針對這些資訊討論。為著重培養臨床思路的教學方式。
4.          TBL:主要有個人預習、個別測驗、團隊測驗與運用練習四部分。課前閱讀指定教材作為預習,並在上課開始時進行課前的個人測驗。前測後,小組成員針對前測的題目逐一討論(團隊測驗),並討論出小組的共識作為後測的答案,教師再進行逐題討論。最後,會再出幾題應用情境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將先前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來解決情境中遇到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