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歷史課綱微調 - 下一代的歷史觀 (二)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戴佳虹

103127日,教育部課審會表決通過了課綱微調引來抗議民眾包圍教育部,我們暫且撇除調整過程不透明的爭議,來檢視調整的內容,所謂「微調」究竟改了哪些東西?這樣的微調又代表什麼意義?此專欄將會陸續予以簡單的說明,包含早期台灣(第四期)、清朝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本期將會說明清朝至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課綱更動。

國道上的悲歌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廖偉婷

       2014年年底,全台灣都在為即將到來的九合一選舉沸騰,但有一群橘衣人,他們高舉「含淚投票不如來躺國道」的標語,血淚控訴政府和財團剝削勞工權益、侵害勞工工作權。他們是國道收費員。
如果你還記得,幾年前,行車經高速公路時,每隔幾里路,就會有幾秒的時間屬於回速票和雙帶著袖套的手,手的主人總是動作俐落、有條不紊得在呼嘯的車流中始終保有自己工作的節奏,但這場景結束在一零二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此,電子收費ETC全面取代人力收費。原本,國道收費的全面電子化應是國家邁向現代化發展的一大建設,但,撇去故障頻傳、弊案連連的ETC招商外包不談,原本應得到合理資遣費和轉置處理的國道收費員現在卻成了高公局(交通部高速公路管理局)和遠通電收(國道電子化BOT廠商隸屬於遠東集團)之間互踢的皮球。國道收費員因此組成「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為自己討回應有的權利。
國道收費員自救會的訴求有三個:
一、年資補償
二、勞保損失補償
三、多元安置方案
以下會一一介紹提出這些訴求的理由還有政府和遠通電收對這些訴求的回應與勞資雙方僵持不下的癥結點。

公平與正義都回來了;整個學校都是我的停車場



文/高雄醫學大學四年級M.L.

  「正直與善良會回來;公平與正義也都回來了。」上述這段話是引自2008年總統大選時,某政黨的口號。甫年關剛過,適逢2015,正直善良與公平正義,在本校依然天天溫馨上演,你感覺到了嗎?

「高醫就算沒有intern,一樣可以運作得很好」?!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彭嗣翔
 
前言
        「高醫就算沒有intern,一樣可以運作得很好」在一次的會議中一位老師如此說道。不知道這句話是一時激動脫口而出,還是那位老師真的打從心底如此認為。高醫的intern需要負擔許多的常規處置(如:換藥、插鼻胃管等),值班更是第一線面對病人,因此對於高醫沒有intern真的能如常運作這個假設我是十分懷疑的。
近期因為外放名額縮減的事情,關於高醫實習醫學生的教育、勞動等議題又再度成了討論的焦點(實習醫學生=學生+勞工?!一文對此有更深入的探討)。而針對此次事件,本文會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陳述實習醫學生外放名額改變爭議的經過,另一部分寫下筆者對於此事件與未來應朝什麼方向努力的看法。
文中相關法規查詢:高雄醫學大學法規與公告查詢(http://lawdb.kmu.edu.tw/index.php/%E9%A6%96%E9%A0%81)

實習醫學生=學生+勞工?!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姚典佑
前言
在高醫醫學系實習外放的爭議之中,可以觀察到有不少的學長姐參與外放抽籤,有這麼多數的人不甘心放棄外放續留高醫體系必然有其原因,為了瞭解高醫體系在學長姐眼裡的模樣,以及有什麼推力與拉力牽扯著學長姐的決定?因此訪問了幾位實習醫學生( Intern)學長姐,試圖拼湊出高醫體制是如何照顧Intern

物換「星」移---哈瑪星的興衰



文/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五年級 黃芷彤


前言

2014731晚間,高雄三多、凱旋路的連環爆炸造成數百人傷亡,整座城市隨即陷入恐慌與悲傷之中;國內外許多的捐助湧入以及市府展現很高的危機處理能力後,高雄人擦乾眼淚、開始重建家園,並思索著高雄背負著怎樣的命運,致使台灣史上最大公安事件竟發生在繁華的市中心?目光中朝著高雄更遙遠的未來,這座城要選擇哪個方向發展?是否能夠承載市民共同的想像蛻變成安居樂業的城市呢?了解城市發展的脈絡才能更完整的考量。長久以來,「港」的意象深植高雄的靈魂深處,因此,這次專欄從港口邊的兩個區域──哈瑪星與五金街進行探討。

台灣不是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以往都是靠著出入口貿易創造經濟奇蹟,高雄以港立足台灣,從清領時期就是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日治時期是日軍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後勤基地,數十年間哈瑪星一帶從荒蕪的曬鹽場變成買辦爭相進駐,又沒落變成個老街區。民國五六零年代在重工業發展上更是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默默將台灣推上國際的舞台。進入八零年代,經濟重心隨著政策轉移到附加價值高的科技業,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造就過去榮光的重工業被視為高汙染低價值的落後產業。接下來,我們來回顧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港邊風光,在高雄的都市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怎樣角色?又造成了甚麼影響?。



五金街



文/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四年級 蔡勝閔

五金業與拆船業的發展背景
五金業在高雄的發展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高雄的工業初萌芽,因此吸引許多人到港都打拼討生活,工業器材與家庭五金雙重因素產生大量需求,讓鹽埕的新興街(又稱小五金街)變成盛極一時的五金業集散地。日軍戰敗要離開台灣時,在高雄港裡鑿破了許多大船試圖癱瘓港口功能,國民政府隨即於民國36年制定「打撈沉船辦法」和「打撈沉船辦法實施細則」,獎勵民間拆船業者參與清港工作,拆船工人們從一次次危險的工作中累積技術與經驗,加上台灣人刻苦耐勞的性格,最後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民國54年制訂了「獎勵舊船進口加工輔導辦法」,台灣大量接受國際委託,躍身變成享譽國際的「拆船王國」

乳房x胸罩x女人──年輕女性挑戰一個月不穿胸罩,自述與解構




/受訪者、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施昱如
前言
在女性的生命成長經驗之中,乳房的發育、形狀、大小時常成為被關注的目標。總記得在中學時期,班上不論是男同學或女同學,在公開場合或是私下聚會,容易地便品頭論足哪位女同學擁有漂亮堅挺的胸部,而對於胸部較小的人,給予「飛機場」的封號。女性也受到外在目光的影響,開始評價自己的乳房,有些人因擁有豐腴的胸圍而感到驕傲,有些則感到自卑,有些害怕成為他人凝視自己身體的標的物,而開始駝了起來。長大之後,擁有第一件內衣是女人成年禮的象徵,各式廣告標榜各家特殊功能的胸罩,而家裡的女性長輩、內衣店專員總是一再提醒妳如何選擇使胸部看起來比較集中的款式,雖然也有舒適型內衣的設計與提倡,但仍然逃脫不了鋼圈的限制。
身體的流動是我們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身體的展現能夠建立關係、自我實現,而在性別化的社會空間中,女人身體似乎一不小心便成戀物客體。以上述乳房的社會現象來說,女人身體確實受到「內衣」的規訓,規訓來自於大文化對於胸部的想像,而女人本身並無法控制他人對於胸部的標準(特別是男性的注意),而與自己的身體產生自主性的矛盾與疏離。
每次回家後便順手地解下內衣,卻深刻地可以察覺壓痕的存在,常常我問自己:「我真的喜歡如此束縛著的身上配件嗎?」抑或「如果是符合美的期待,是我認為的美,抑或是大家認為的美呢?」乳房常常就像這樣,身陷凝視的客體與主體自由配置的拉扯之中。而在今年十二月剛好與友人談論此事,友人告訴我現在她正在執行一個「試著不穿內衣一個月的體驗」計畫,我感到莫大的興奮與期待,而後鼓勵她接受我的訪問並記錄下這經驗,而以下即來自她的自述:

議會風雲:五龍一鳳的故事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王孝棻、張喬雅、彭嗣翔

【前言】

1950年代的台灣,仍在戒嚴黑幕之下,雖有地方自治與選舉制度,但舞弊、不公不義之事仍頻傳;反殖民運動的菁英們努力不懈地想突破獨裁體制、聚集黨外勢力。1957年,時稱「五龍一鳳」的政治菁英們成功當選或連任台灣省議會省議員,包括了台北市的郭國基、台南縣的吳三連、高雄市的李源棧、宜蘭縣的郭雨新、雲林縣的李萬居、嘉義的許世賢;他們崇高的聲望讓國民黨難以作票,也成為黨外運動中的重要力量!以下以簡短篇幅介紹:在民主自由追求血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六位前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