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議會風雲:五龍一鳳的故事



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王孝棻、張喬雅、彭嗣翔

【前言】

1950年代的台灣,仍在戒嚴黑幕之下,雖有地方自治與選舉制度,但舞弊、不公不義之事仍頻傳;反殖民運動的菁英們努力不懈地想突破獨裁體制、聚集黨外勢力。1957年,時稱「五龍一鳳」的政治菁英們成功當選或連任台灣省議會省議員,包括了台北市的郭國基、台南縣的吳三連、高雄市的李源棧、宜蘭縣的郭雨新、雲林縣的李萬居、嘉義的許世賢;他們崇高的聲望讓國民黨難以作票,也成為黨外運動中的重要力量!以下以簡短篇幅介紹:在民主自由追求血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六位前輩們。

【郭國基(1900-1970)】

生於屏東東港,18歲赴日就讀明治大學政治系,曾組織新民會、留學生文化演講團、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也是台灣人的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的黨員;1942年因捲入日本東港事件而被判刑,其後因日本投降而免刑。郭國基在1925年祕密加入國民黨,戰後初期擔任國民黨高雄市黨部黨務指導員,但終因理念不合而漸漸分道揚鑣。1946年當選高雄市參議員,又再當選臺灣省參議員,有「郭大砲」之稱。1947年,二二八事變當天,郭國基正在臺東考察農林,卻因政治恩怨被羅織入獄210天,他在獄中提案赦免二二八事件未判決的犯人,並澄清自己是遭受冤獄。無端受災,出獄後,他仍奮力的長期和當政者對抗、為民喉舌,成為實質的黨外人士。

曾因對國民黨黨國不分的「國歌」不滿,在省議會質詢主張將「吾黨所宗」改為「吾國所宗」,但無結果。每逢省議會開議唱「國歌」時,他絕不起立,因為那不是國歌,而是國民黨黨歌,而外賓來訪時,議長拜託郭國基不要再坐著唱國歌,郭國基給了議長面子,最後只站一隻腳唱國歌;如此風骨,實為後人佳話。

1970年,以七十歲高齡當選立法委員,達成「政治顛峰,人生終點」的宿願,最後不敵病魔,在五月過世。其名言有「不通歷史,無資格談政治。」、「賜我光榮死在議壇!」等。

【吳三連(1899-1988)】

生於台南學甲,父親是木匠,母親養豬,童年生活十分清苦。1919年赴日留學,期間曾參與新民會、東京台灣青年會等組織,加入《台灣青年》,批評日本對於台灣人的高壓剝削統治,擔任「文化演講團」團長,鼓吹台人抗日意識,參與林獻堂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雖未成功,但已把火種點燃。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平津台灣同鄉會聯盟」的身分,幫助許多華北同胞返台。

1946年吳三連參選制憲國大代表選舉,以全國第一高票當選,1950年出任官派臺北市長,並且於1951年民選時以得票率65.5%連任;1954年,在台南縣同鄉要求之下,不競選連任台北市市長,選擇返回台南,連選連任了兩屆台灣省議員,此段期間,吳三連投入自立晚報的經營和雷震的組黨運動,他認為文學和藝術是民族長遠生存發展的命脈,也是一個國家人文精神的寄託,1978年「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誕生。

卸下台北市長職務後,吳三連開始與親友共同創辦工商事業。展開另一段人生旅途;他是實業界「臺南幫」的重要精神領袖,創立臺南紡織、環球水泥,興辦南臺工專等學校,在經營自立晚報上也秉持客觀、中立、本土的原則,為台灣開闢言論自由的淨土。吳三連晚年出任國策顧問,1988年因心臟衰竭過世。

【李源棧(1910-1969)】

李源棧,字逸仁 (另一說逸人),臺灣醫師與政治人物,出身於台南廳阿公店支廳圍仔內區(今高雄市湖內區)。李少時畢業於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後赴日本東京郁文館中學就讀,後從岩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擔任小兒科副主任於光復返台,在左營開設李源棧醫院。同時,政府借重李源棧在商科方面的才能,聘為海軍營產接收征查處組長,協助清查移交原日本海軍官產事務,而後再獲海軍與高雄市政府聘為顧問,這些經歷奠定了日後李的社會基礎。留學日本多年的李源棧對民主政治有所期許,先於1951年參加第一屆高雄市長選舉,以第二高票輸給國民黨籍的謝掙強。經歷數次失敗經驗,終於1957年以最高票當選第三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共連任三屆。李對政治監督有其堅持,絕不妥協,外號「照夜白」。與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吳三連、等黨外議員並稱「省議會五虎將」,又與同樣出身醫界的「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合稱「五龍一鳳」。他也曾參與雷震於1960年籌組新政黨中國民主黨的運動,是台灣戰後時期民主社會運動的先驅人物之一。於1969年因心臟病過世。

【郭雨新(1908-1985)】

臺灣宜蘭人,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

現在的人可能沒聽過郭雨新的故事,但是一定聽過曾擔任他的秘書,也就是現任的高雄市長陳菊。

        與郭雨新相關最有名的事件應該是,發生在立法委員增補選的賄選事件。

一九七五年,已六十七歲的郭雨新,決定參與台灣第一次立法委員的增補選。對於國民黨而言,這樣一個高人氣的候選人實是一大威脅,有大老以讓長期被禁止離開台灣的郭雨新出國,並且其經營的航運公司不受阻礙為條件,要求他不要參選立委。

        郭雨新經過幾經思索後,仍決定出馬競選。從宣布參選開始,到處有抹黑的消息出現,支持者都感受到強烈的壓迫,因此沒有人敢公開支持他。那次的選舉讓大家感受到國民黨壓抑台灣民主運動的龐大勢力,也使郭雨新感受到強烈的威脅。

過去,郭雨新參選省議員,每次都以高票當選,但是,一九七五年的立委競選,他落選了。在投票日當天,宜蘭的競選總部,從早到晚一直接到報告買票、做票的電話。投票結束,到幾個投開票所,要求工作人將廢票重新看過,結果從三百八十多張廢票中再取出郭先生一百七十多張票。當晚,開票結果,因八萬多張廢票而落選了。

郭雨新因受國民黨政府迫害,而移居美國,最後病逝華府。

雖然他人生最後一場戰,輸給了抹黑與作票的邪惡操作,但臺灣人卻因此更看清了中國國民黨的獨裁本質。雖然當時的政治氛圍是如此的黑暗,但就如郭雨新所說的:「沒有永遠的冬天,遲來的春天還是會來的。」

【李萬居(1901-1966)】

生於1901年7月22日,字孟南,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幼時出身貧農家庭,父親於九歲逝世,而母親因日本警察不斷催租自縊身亡,使李萬居終其一生有反日思想。1924年在親朋好友資助下赴上海求學, 1926年前往法國巴黎留學,取得巴黎大學文學院學位,在法國留學時加入了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中國青年黨,認識了曾琦、李璜。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素有魯莽書生的稱號。1945年,李萬居出任《台灣新生報》社長。1947年自辦《公論報》,主張「民主」、「自由」、「進步」的理念,使公論報有「台灣《大公報》」的美名。擔任中國國民黨的二二八事件善後委員期間,在自身難保情況下,仍盡全力將對臺灣人傷害減至最低,使得李萬居在二二八事件中也險成為受難者。李萬居先生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及啟蒙者,主張開放黨禁、報禁,推動司法改革並致力於民主政治改革不遺餘力。一生追求台灣民主自由,積極投身地方政治,其爭取新聞自由與政治人權的精神。為了進一步落實政黨政治,促進台灣的民主自由。由於中國青年黨沒有實質反對黨的功能,李萬居一直有籌組實質反對黨的想法,除出任「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發起人,與雷震連繫,1950年與雷震等籌組中國民主黨。卒於1966年4月9日,因糖尿病去世。

【許世賢(1908-1983)】

臺灣第一位女市長,因其清廉的從政形象,也為其女奠基了日後的政治基礎。

許世賢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氛圍,女性參政仍是十分的阻礙重重的情況下,開創了許多「首例」的紀錄,如1946年3月成為首位女性市參議員(與邱鴛鴦、謝娥共同保持)、1968年1月當選首位女性縣轄市長、1982年7月成為首位女性省轄市長。她除了時常提倡女性權益外,與男議員相較下對於「爭取婦女保障名額」及「娼妓問題」等也有更多的堅持。

        從1946年3月起當選嘉義市參議員後,直至1983年6月於嘉義市長任內病逝為止從政三十多年,除了在嘉義市所締造的群眾基礎與耀眼的政績及影響力外,其「女性」及「無黨無派」身份長期立於政壇也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她不只是臺灣女性參政的先驅,對於臺灣民主運動、嘉義政壇也都留下深遠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