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戴佳虹
103年1月27日,教育部課審會表決通過了課綱微調,引來抗議民眾包圍教育部,我們暫且撇除調整過程不透明的爭議,來檢視調整的內容,所謂「微調」究竟改了哪些東西?這樣的微調又代表什麼意義?此專欄將會陸續予以簡單的說明,包含早期台灣(第四期)、清朝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本期將會說明清朝至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課綱更動。
歷史課綱修正對照表-清朝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表格記號說明:現行課綱遭刪除99課綱新增
單元
|
主題
|
重點
|
說明
|
二、清朝統治時期
|
開港以前的經濟發展
|
1.治臺政策
2.農商業的發展
|
1-1 說明開港以前的清廷
|
開港以前社會
文化的發展
|
1.族群關係
2.社會流動
3.文化發展
|
1-1 說明原住民、閩、客間的互動及性別與人口問題。
1-2 敘述不同人群透過通婚、合夥、聯庄而共同發展;但亦有抗清事件、漢原衝突、分類械鬥、
|
|
開港以後的變遷
|
1.外力的衝擊與清朝的因應
2.社經與文化
|
1-1說明外國人對臺灣通商、傳教與戰略位置的興趣,19世紀中葉以後台灣受到的外力衝擊,如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以及其後發生的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
1-2說明面對外力挑戰而由政府主導的開山「撫番」、建省,加強防衛等措施。以及中法戰爭期間臺灣在劉銘傳的領導以及民間如北朝棟的支持下,成功阻止法軍由基隆進入台北,並在淡水擊退試圖登陸的法軍。
1-3 說明清廷在台灣的現代化建設如電報、教育和鐵路,使台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分。
|
「清廷」對臺灣的影響力
針對清朝統治時期,課綱微調的內容一如上期所提的,不斷強調中國政府(清廷)對臺灣的的過去有重大的影響。第一,有些批評課綱者認為將「清廷」取代「清代」是為了強調中國曾經對臺擁有的統治權力,而由這點更改,倒是提醒我們去思考,究竟臺灣哪些政策是由臺灣政府所提出,哪些又是由「清廷」所下令。第二,新版課綱特別加強中法戰爭期間,官員協助抵抗外強侵犯臺灣,似乎抹滅了臺灣人自己的努力。第三,強調清廷使臺灣現代化,批評者認為此舉是為了強調後續日本對臺建設是建立於清廷所奠定的基礎,不過當時政策確實給予臺灣成長的機會,在臺灣的現代化過程中,清廷確實有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單元
|
主題
|
重點
|
說明
|
三、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殖民統治時及政治經濟發展
|
1.統治政策與臺民反映
2.具有殖民性質的經濟發展
|
1-3 說明臺灣與甲午戰爭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以及臺灣與此變局之互動,包括梁啟超、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羅福星、許贊元等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2-1 說明日本殖民政府為方便統治並擴大其所獲自殖民地的
|
戰爭時期的臺灣
|
1.皇民化政策與臺人的因應
|
1-2說明武官總督統治的恢復和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構想,並提及臺灣人民對改姓氏、「國語」家庭等皇民化政策的反應與臺人在臺或赴中國大陸的抗日運動。
|
|
殖民時期
|
1.社會變遷
|
1-2 說明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對臺灣的影響
|
日本「殖民」對臺灣的影響力
除了強調中國政府對台灣的影響力外,回想上期討論過的早期臺灣歷史,新課綱對外來的荷西勢力改以輕描淡寫帶過的態度,對日本統治也不例外。首先加強「殖民」社會以上對下的概念,新課綱點出臺灣人在各方面受到日本人壓迫,批評者認為在「殖民」社會中,人民生活艱難確實符合史實,但新課綱卻也刪除了日治時期許多建設內容,似乎意圖使學子們只保留臺灣人民被日本人剝削的困苦年代的印象,卻抹煞日治時期對台灣的影響。另外,革命、五四運動以及新文化運動對台灣人的影響不可抹滅,不過日本人改變當時臺灣陳舊的價值觀也是同等重要,應該一併加入新課綱才是。
結語
在小時候還沒有建立批判思考能力時,我們總會理所當然認為歷史課本寫的就是真相,長大後,讀過的書多了,才漸漸知道我們以前所學的只是經編輯後的真相。當然,歷史畢竟是年代久遠的學問,我們無法完全理解歷史人物的想法與決策,只能勉強用以前文獻紀錄者主觀的真相去努力拼湊出共同的結論,因此為了維持多方言論的平衡,編纂者應該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態度記錄所有陳述,將真相交給學子們去想像。目前新課綱的微調內容雖然只討論到日治時期,卻不難看出整個更動的大方向,都是在加強建立中國與台灣的血脈,並且減少其他國家與台灣的連繫,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些只是「微」調,影響不會太大,但以北韓為例,常常有人在言談中疑惑、取笑北韓民眾怎麼這麼輕易被洗腦,不難猜測是由於從小到大被灌輸片面的觀點,因此教育對下一代價值觀的影響力是不可忽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